新闻资讯News consulting
首页  -> 新闻资讯 ->国家中医药局召开健康中国中医药健康促进主题发布会之“中医药冬令进补”专题发布会(文字实录)

国家中医药局召开健康中国中医药健康促进主题发布会之“中医药冬令进补”专题发布会(文字实录)

来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点击:32次 时间:2025-11-20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25年11月18日(星期二)15:00召开健康中国中医药健康促进主题发布会之“中医药冬令进补”专题发布会,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中医药专家出席,介绍中医药冬令进补的注意事项以及养生方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与少数民族医药司副司长 欧阳波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健康中国中医药健康促进主题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中医药健康促进系列发布会第11场,主题为“中医药冬令进补”,向大家介绍中医药冬令进补的注意事项和养生方法。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嘉宾有: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国际部主任于国泳女士,江苏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医师黄亚博先生,杭州市中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何迎春女士。

  首先,由我来介绍有关情况。

  11月22日,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节气。进入小雪节气后,气温会越来越低,多地将迎来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此时,养生防病重在“藏”,即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寒能力。冬令进补是冬季通过饮食调理身体的传统养生方式,其理论源自中医“天人相应”思想,认为冬季人体处于“封藏”时期,此时进补更利于营养吸收。民间素有“冬令进补,来春打虎”的谚语,强调调补对春季健康的益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问题日益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将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结合,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中医治未病不仅契合人们对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的需求,也与现代医学追求的整体健康理念相呼应。近年来,我局逐步推进治未病工作。

  一方面提高治未病服务水平和能力。《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强调要“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加强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室建设”。截至2024年底,全国二、三级公立中医医院设置治未病科的比例超过95%,中医医院综合服务能力逐步提升。今年,我局修订了《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指导治未病科规范建设。治未病科开发出了包括膏方、足浴方、熏洗剂、药膳、药茶、药酒、香囊、香膏、线香、面膜、贴敷产品等在内的一系列健康产品,进一步丰富了服务供给,满足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同时促进中医治未病与康复、养老、文化、旅游等融合发展。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我局、国家疾控局印发了《关于促进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优势,开展中医养生保健、营养指导、食疗药膳等活动,推广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体育运动,培养健康生活方式,推动优质中医药服务进机构、进社区、进家庭。

  另一方面加强相关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我局指导支持近20所高校开设中医养生学相关专业,加强中医养生学相关人才储备;支持中医预防医学、中医养生学等重点学科建设,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和学科团队,推动相关专业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举办与中医药养生相关的继续教育培训项目,推动中医药养生相关知识技能推广和人员培训。

  同时我局还加强科普宣传,提高群众自我保健能力,举办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大赛、“千名医师讲中医”、悦读中医、全国说医解药科普大赛等科普活动,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连续推出中医药大型季播节目《中国中医药大会》,指导推出《本草中国》《新时代的中医药》《本草流芳》等纪录片,遴选中医药动漫形象“灸童”,推出系列科普短视频等,面向不同年龄群体大力普及中医药健康养生知识。

  冬季是一年中进补的最好时节,近年来各地陆续举办膏方节活动,提升百姓对膏方的认知度。膏方在我国应用已有千余年历史,具有因人制宜、处方灵活、服用方便、兼具治疗与预防功能等特点,适用于亚健康、慢性病、术后康复调理群体,在保障和增进人民健康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的介绍就先到这儿,下面请各位记者朋友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生命时报记者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现代人大多数不缺乏营养,甚至营养过剩,这和冬令进补的概念是否矛盾,是否还需要继续进补呢?谢谢。

  杭州市中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 何迎春

  现代人普遍存在营养过剩的问题,其实跟目前冬令进补是不矛盾的。我们目前对冬令进补的概念应该有重新的认识,不是曾经物质匮乏时候单纯的滋补营养,从“补”这个角度出发,现在更注重调理体质平衡、阴阳平衡,清除体内的代谢产物,从这个角度考虑进补。就如同一条河道,里面如果淤堵了好多淤泥,不是很通畅了,这时候我们不是单纯注水,而是应该清理河道,清除淤泥,这样达到通畅的目的。具体怎么做呢?

  对于营养过剩的人,我们从三个角度来说,首先有一个“通”,其次还有一个“化”,再其次我们强调要“清”。所谓“通”是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而所谓“化”是化痰祛湿,消除体内积聚的代谢产物,而“清”是清热降火,平衡体内多余的热,从这个角度来说,进而达到气血平衡,所以我们说传统的进补与我们现代人所谓的调补完全是相符的,只有通过合理的调畅气机阴阳的平衡,达到气血平和,这样才达到了进补的目的。当然,这一定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的调补,才能达到一定的目的。

  谢谢。

  新华社记者

  中医提倡冬令进补,其背后有哪些科学依据呢?谢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国际部主任 于国泳

  我们中医提倡冬令进补,这个理论是源于我们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在自然界当中,存在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到了冬季,万物闭藏,我们人体的阳气也要藏。此时我们的消化系统功能就会偏旺盛,我们抓住这样的时机,更能有效将营养物质转化为精华之气,在体内储存起来,我们利用好这个时机进行调养的话,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顺应自然的这种养生方法,体现了我们中医“法于阴阳”的核心理念。

  在冬季进补,我们打个比方,就好像在严冬的季节,在植物的根系上直接进行施肥。我们可能是看不到植物生长起来,但是会为来年的植物生机勃发蓄积力量,这种蓄积的过程既符合自然规律,也符合人体的生理特点。经过一冬的精细调理,我们来年春天就可以感受到精力更加旺盛,抵抗力就会更强。这种防病于未然的思想,正是我们中医治未病理念具体的体现。

  到了冬季,我们人体的基础代谢可能是变得慢了,但是我们对于优质营养的需求并没有降低,这个时候我们适当的来补充营养物质,有助于激发我们免疫细胞的活性,提高我们抵抗风寒的能力,同时还能更好预防包括呼吸道疾病在内的多种冬春季节多发的季节性疾病。

  谢谢。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想问一下,为什么有的人一进补就上火?出现口干、长痘、便秘等症状的时候应该怎么办?谢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国际部主任 于国泳

  进补之后,如果出现上火的表现,主要是源于三个方面:首先是体质因素,有一些人本身其实并不虚,或者他的体质本身就是属于热性的体质,如果我们不加辨识、盲目进补,就如同是火上浇油。第二个是我们进补的方法不当,比如说我们一味去使用温补制品,忽视了个体差异。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没有考虑到每个人脾胃运化的实际能力,让它超负荷的工作,脾胃就没有办法有效把我们补进去的补品很好的吸收,不能吸收就会在体内积滞,进而郁而化火,这些因素就会使本来非常好的滋养身体的补品,成了致病之源。

  一旦出现了上火的表现,我们必须要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来进行解决,这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是你要立即停止下来当前的进补方案,不然你的病症、上火表现就会进一步加重。随后做什么?随后你就要尽快的寻找专业的中医师来给予你指导,我们的医生会根据上火实际的情况进行仔细辨析,然后给出相应的调理措施。处理的方式无外乎就是两种,一种我们要想办法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我们说要通过健脾祛湿的方法,另外就是有火我们要采取清热泻火的方法,清除体内的郁热,这时候我们就不要再着急继续补,一定要等到身体恢复之后再考虑,再补的时候就要注意选择清补的方法进行调理。

  进补不是简单的营养的补充,而是需要建立在比较精准的对于体质的判断和认知的基础之上的精细调理。我们是可以采取先通再补或者是先清后补,分阶段来进行,这样既可以帮助我们清除体内的病理因素,又可以为我们后续持续进补创造有利的条件。

  谢谢。

  健康报记者

  很多人冬日适合服用膏方来进补,请问膏方和普通的保健品或者中药汤剂有什么区别呢?谢谢。

  江苏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医师 黄亚博

  谢谢你的提问。膏方作为中医传统剂型的精髓,其本质是依据个人体质和证候的特点量身定制的大型复方制剂。它通常由二十到四十味中药经过特殊工艺浓缩而成,每料膏方可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这种高度的个性化特点,使其完全区别于标准化生产的保健品,膏方本质上属于药品的范畴,它具有明确的调补与调治的双重调理功能,其针对性和复杂性远非普通保健品可比。

  相较于每日煎煮的中药汤剂,膏方在口感与服用便利性上具有显著的优势。经过浓缩提取并加入适量辅料收膏以后,其口感可以说是更加精醇怡人、易于接受,而且一次制作可以服用整个冬季,也省去了每日煎药的繁琐过程,所以它特别适合于需要长期调理的慢性病患者和亚健康人群。它在功效的侧重上,膏方尤其擅长于滋补虚损,通过缓慢释放药力达到持久调理的效果,这与汤剂偏重于攻邪治病的特性就形成了鲜明对比。所以一料好的膏方要具备“五个好”,好医、好药、好工艺、好口味、好疗效。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膏方必须由经验丰富的中医师进行全面诊察后开具。专业医师通常会建议先进行“开路方”调理,大多就是先用汤剂进行试探性的治疗,以观察患者对药物的反应,等待脾胃功能调整至最佳状态后再进行膏方的滋补。这种严谨的诊疗程序确保了膏方进补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也是膏方区别于普通保健品的关键。

  谢谢。

  人民网记者

  许多女性一到冬天就手脚冰凉,请问这是什么原因?该如何进补调养?谢谢。

  杭州市中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 何迎春

  许多女性到冬天都会手脚冰凉、面色苍白,这跟我们中医所谓的血虚寒凝、阳气不足有关。血虚四肢不能得到濡养,阳气虚四肢的温煦功能得不到正常的发挥,这时候再加上冬天天气寒冷,人受了寒邪造成肢体血脉运行不畅,进而导致四肢冰冷。这个四肢冰冷从表面上看好像是冰冷,其实是体内气虚不足、阳气不足造成的一系列表现。

  针对这种人群,我们中医也有一系列的调理方式,从饮食方面来说,一般我们会主张他吃当归生姜羊肉汤,因为当归补血养血,而生姜温中散寒,而羊肉有补虚劳、益气血的作用,这三味合一块相得益彰。其次,我们一般还会让他们注意生活方式的干预,比如注意腹部、腰部、下肢保暖,因为这些地方有重要的经络和穴位,通过保暖达到肢体寒冷缓解的作用。其次,我们还会让这类人每天养成泡脚的习惯,每次泡15-20分钟,温度40度左右,通过泡脚也可以达到温经通络的作用。

  这么多方法,总之可以达到温经通络,让肢体逐渐暖和起来,进一步使身体更加健康。

  谢谢。

  总台中国之声记者

  想问一下,冬季进补最好从什么时候开始?是不是从立冬开始?谢谢。

  江苏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医师 黄亚博

  谢谢你的提问。这也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冬季进补并不需要拘泥于从立冬这一天开始,中医在这方面提供了相对灵活的时间选择,而传统的养生理论倒是特别重视冬至这个关键的节点,认为冬至前后是自然界阴气达到鼎盛而阳气开始萌动的重要转折期,此时人体阳气也处于初生待哺的状态,所谓“冬至一阳生”,这个时候开始进补好比是雪中送炭,能起到扶助初阳、培育元气的效果。

  实际上,整个冬季从立冬开始直至立春前夕,这期间都适宜进补,就像农民冬季进行田间管理,既要抓住最佳的时机,又要根据农作物生长的状况灵活安排。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季进补的重点在于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而不是机械固定在某一个具体的日期,只要身处冬季这个大的时令范围内,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时机开始进补,都能收到良好的养生效果。

  “顺应时令”的精髓,在于把握冬季的整体特性,不同地域的气候差异、个人的体质状况和生活作息等,都会影响最佳进补的时机。我国幅员辽阔,所以北方寒冷地区可适当提前,南方温暖地区可稍作延后,关键是要在身体状况最佳的时刻开始进补。

  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

  请问哪些人群比较适合冬日进补?哪些人群则需要谨慎?谢谢。

  杭州市中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 何迎春

  冬令进补并不是人人都适合,这就需要根据个人体质来判断他能不能进补,我们中医强调辨证施治的原则,临床一般会判断气虚的人倦怠乏力,阳气不足会表现四肢冰冷,如果血虚应该会表现面色苍白,这类的人群可以进补。其次,产后、大病后、手术后体虚的人都是可以通过中医调理而达到调气血、补虚劳的目的。有一部分人也是不能进补的,比方说呼吸道感染、咳嗽、高热在急性期是禁止补的。其次,中医体质方面,如果是湿热体质舌苔黄腻,痰湿体质形体肥胖、胸闷痰多,这些人是不适宜补的。再其次,儿童生长发育比较快,而且生机旺盛,如果没有专业医师的指导都是不宜进补的。这些人群如果进行了不适当的进补,有可能加重原来的症状,有可能还出现新的症状。

  总的来说,冬令进补不是人人都适合,在进补之前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找专业的中医师进行体质辨识,他会运用中医望闻问切这种传统的手法,以及西医的检查结果综合进行评判,给出一个非常合理有效的、适合自己的进补方案。

  谢谢。

  中国青年报记者

  冬季的时候老年人进补有哪些注意事项,他们和年轻人进补有什么区别的地方?谢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国际部主任 于国泳

  老年人冬季进补就需要特别考虑到老年人本身的生理特点。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往往是存在着多个脏腑功能减退的情况,同时可能还伴随着多种慢性疾病,这种情况就导致他们是更容易出现“虚不受补”的现象。我们说虚不受补,就是指因为我们的身体偏虚弱而无法承受比较强效补品的药力,反而可能会引起各种不适的情况。因此,老年人进补的原则是与年轻人有很大的不同,必须要遵循缓和平的原则,就是说老年人要平补缓补,要循序渐进,切忌使用一些峻补猛补的方法,这一点就与年轻人可以适当采取强补的方法截然不同。

  在具体进补的重点上,也是有差别的。老年人应当是以健脾益气为首要任务,我们说脾是后天之本,比如选用茯苓、山药这些平和之品来增强脾胃的功能。同时在补后天的同时,我们要补先天,要培补肾元,这个是根本。我们可以适当地选择核桃、枸杞这些食材来补益肾精,在整个调理的过程中还要兼顾气血双补,既要补气,同时还要注意养血。综合起来,我们说健脾与补肾并重,气血同补的方法,是既考虑到老年人脾胃运化功能比较弱这样的特点,同时又可以针对肾精亏虚的根本问题,这样的方法是一套比较完整也比较系统的调理之法。

  在进补方式的选择上,我们推荐食疗粥。比如核桃粥能够温补肾阳,羊肉粥可以益气补虚,这些粥品既有营养又易于消化,非常适合老年人。我们通过这种比较温和、比较持久的调理方式,既能避免给我们的身体造成负担,又能循序渐进地改善体质,达到强健体魄、养生防病的目的。

  谢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与少数民族医药司副司长 欧阳波

  因为时间关系,最后两个问题。

  中国中医药报记者

  请问膏方可以一直吃下去吗?每年是否需要调整组方?谢谢。

  江苏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医师 黄亚博

  膏方作为个体化调理方案,必须遵循动态调整的原则,不可以一方连用多年。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平衡系统,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生活环境的改变、健康状况的变化,我们的体质状态也会发生相应的转变。去年适用的膏方是依据当时身体状况辨证施治的产物,而经过一年的时间,人体的阴阳气血可能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重新评估体质状况,调整用药思路。

  中医讲究“药随证转”,膏方的施用必须严格遵循“一年一辨,一方一调”的基本原则。即使去年的膏方效果很好、效果显著,也只能说明当时的辨证准确、用药得当,并不代表这个方剂能够长期适用。比如说去年以益气养血为主的患者,今年可能出现了湿浊内阻的情况;去年重在温补肾阳的体质,今年也可能转化为阴阳两虚的状态。所以这些变化都需要通过重新诊察来准确把握。

  因此,每年冬季开具膏方前,都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通过望闻问切进行全面诊察,根据当下的舌象、脉象和全身症状表现来调整组方。这就像我们每年都需要进行健康体检一样,膏方也需要“年度更新”,这样才能够始终与身体状况保持同步,达到不错的调理效果。

  谢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与少数民族医药司副司长 欧阳波

  再提最后一个问题。

  光明日报记者

  中医强调“冬季养肾”,冬季有哪些简单易行的养肾方法?谢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国际部主任 于国泳

  中医强调冬季养肾,这是说人体要与自然来相应,到了冬季,阳气开始内收,阴气开始渐盛,人体的肾是主藏精的,为人体的封藏之本,冬季是补益肾元的大好时机。

  冬季养肾不需要复杂的方法,重在顺应自然规律。在饮食上,我们可以多选择黑色的食物,比如说黑豆、黑芝麻就可以补肾气,黑米、黑木耳能滋肾阴。给大家推荐一道简单的食疗方,我们将黑豆、核桃仁和适量的粳米同煮为粥,常食可起到良好的温补肝肾的作用。另外,在起居方面,我们要顺应冬藏的特性,要做到早睡晚起以待日光,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还要注意腰背部和足部的保暖,因为我们讲腰是肾之府,足底有一个很重要的穴位涌泉穴,它是肾经的起始穴也是长寿穴。我们睡前可以用拇指或者食指的关节按揉涌泉穴,以轻微的酸痛感为度,可以两侧交替进行,每一侧按揉2分钟左右就可以。

  冬天,我们还可以在太阳出来之后,到户外习练八段锦,八段锦当中有一式叫“两手攀足固肾腰”,这个动作能直接激发肾经的活力,有助于培补元气。日常还可以揉搓两只耳朵,直到发热为止,因为耳为肾之外窍;我们还可以将双手搓热了之后反复按摩腰背部的两侧的肾俞穴,还可以起到温煦肾阳的作用。这些简单易行的方法贵在坚持,通过刚才说的饮食、起居、运动,还有自我按摩的综合方法,能够达到在冬季养肾固本的良好效果。

  谢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与少数民族医药司副司长 欧阳波

  感谢各位记者朋友,也欢迎继续关注后续的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